首页   >   头条   >   伊利人   >   正文

曾德清“滴水必争”这波操作赢麻了!

广东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均质机产生的热能,常使用软化水冷却,降温后冷却水便直接排地处理。虽然这是正常的工作流程,但这一直是困扰曾德清的难题。

曾德清作为广东工厂设备部前处理设备主管,非常想把冷却水浪费的问题解决掉,可是如何再利用他一直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。曾德清无时无刻地在想,一日,他在书桌前反复计算工厂冷却水的各项数据,妻子看他久久未喝桌上的茶水,便端走帮他重新热热,这一举动让他灵机一动:“茶水可以反复热,那水也可以循环使用啊,可具体要怎么循环呢?"

抱着循环利用的想法,曾德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第二天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曾德清就早早来到工厂,等着和大家开会商议。

“大家都知道,咱们工厂冷却水浪费的问题,已经存在很久了。”曾德清说道,“冷却水或许可以循环利用,大家觉得呢?”

听到曾德清的提议,大家也纷纷说出自己对循环再利用水的看法。

“我觉得可以在出水口安装一个收集装置,把水集中起来,再处理回用。”

“改造过程中会影响正常生产吧”“直接回用水干净吗?”“水回收起来怎么用”曾德清说到:“我们可以和生产的同事沟通改造不影响正常生产的管道,至于回收水的质量先让技术部进行检测,再去评判怎么用,而且我们还可以考虑增加一套过滤的设备,提高水循环利用的可能性。”

团队成员纷纷各抒己见,一场关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攻坚战,在会议中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
经过与其他部门协商,曾德清打算从梳理现有管道入手,将三条管道合并成一条,并对管道进行针对性的升级改造。于是,接下来的半个月里,曾德清带领团队每天蹲在设备旁测量每一处水流、在车间通宵绘制管路图纸,他们反复推演,力求每一处管道走向都精准无误。

终于,团队成功了,当曾德清启动设备满心期待能看到冷却水乖乖回流时,“砰” 的一声,改造部分的管道因承受不住过高压而破裂,大家手忙脚乱地抢修,现场一片狼藉。

有同事劝他说:"老曾啊,咱就别这么较真了?这改造难度太大,别最后都是白费力气了。"

曾德清却坚定地说:"不行!这关乎到生产环节的优化,回收水利用得好,能降低后续处理成本,得坚持下去,这是责任。”

在维修其他产线的设备时,曾德清偶然发现设备之间看似独立的管道,通过巧妙连接能实现部分物料的循环利用。他灵机一动,意识到与其大动干戈改造整个冷却系统,不如在现有基础上 “搭便车”。他兴奋地拍案而起,立即掏出手机召集大家开会。

经过反复论证,曾德清团队决定采用"分级回收"的方法,新增数条收集冷却水的管路,并在管路上方加装“离心泵”装置,把原本到处乱跑的冷却水,顺利导入回收系统里。为了让这个过程更智能,团队用上了高低液位开关,当水罐里的水位达到标准时,高低液“小管家”就会马上发出指令,自动把水抽到回收罐里,最终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。就这样,原本肆意流淌、白白浪费的冷却水,被成功纳入循环轨道,实现了循环利用,为工厂解决了一大难题。

设备改造过程中,曾德清几乎住在了车间。他亲自监督每一处管道的焊接,调试每一个液位开关。当第一股回收水顺利流入储罐时,曾德清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为了测试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,在接下来的三个月,曾德清安排专人 24 小时值班,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,保证设备正常运转。

这一改善项目实施后,据初步估算,广东工厂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.4万吨,按照每吨水4元的成本计算,每年可节省水费近6万元。

曾德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在环保这件事上,再小的改善都要全力以赴。” 在这场 “滴水必争” 的节水行动中,他带领团队反复钻研、攻坚克难,不仅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更彰显了伊利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。曾德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推动技术落地,助力业务迈向绿色新发展。


供稿:液态奶事业部 文化行政部 广东工厂

发布时间:2025-04-15   阅读数:   点赞数:
0

精彩留言

热门新闻

  • 一起“碳”寻美好生活
  • 潘总强调:坚定信心,创新进取,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
  • 金句来了!潘总2023领导力峰会致辞金句集锦
  • 潘总邀你一起迎春纳福
  • 潘总走访一线慰问员工并指导业务发展
  • 潘总强调:坚定必胜信念,实现业务新突破
  • 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