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酸奶天津工厂,制冷工杨坤与所在团队自主设计智控维修创新方案,成功将5台中央空调接入智慧管控系统,让用了14年的老空调都能听懂智能指令,不仅省下50万改造费,还进一步降低风险隐患。
老设备遇新难题
车间里5台"跨代共处"的中央空调构成特殊挑战:3台服役13年的老设备需人工攀爬调节阀门;2台2018年引进的腾马空调虽可自动控温,但季节转换时频繁出现温度过冲,既存在表冷器冻裂风险,又造成能源浪费。面对第三方公司50万元的改造报价,制冷工杨坤算了一笔账:这笔费用抵得上空调系统大半年的电费开支。

跨界自学破困局
转机出现在一个不眠之夜。杨坤反复研读腾马空调说明书时,"支持PLC通讯"六个字让他眼前一亮。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杨坤联系集团PLC专家制定了自主改造方案:单台设备改造成本控制在4万元以内。为攻克技术难关,杨坤开始了疯狂的自学之路:白天跟着厂家工程师学习物理接线和通信协议,晚上恶补PLC编程知识,连手机表情包都换成了电路图。第一批网关设备到货安装后,大家却遭遇"通信失败"的挫折,经过三天排查才发现是网线屏蔽层未接地这个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。这个教训让杨坤深刻认识到:自动化改造成败往往系于毫厘之间。
土法改造焕新生
两台新式空调改造成功后,真正的硬骨头是3台"三无"老爷机——无控制面板、无数据接口、无技术资料。杨坤带领团队创造性地采用"机械+智能"融合方案:用800元PID温控器联动闲置电动阀,让手动阀门实现自动调节;在关键节点加装物联网传感器,用通信压差计实时监测车间正压。当系统首次根据温度自动调整阀门开度时,监控室的老师傅盯着流量变化曲线惊呼:"这铁疙瘩成精了!”

智慧管控显真章
改善措施实施后稳定运行83天后与上一年度同期进行详细比对分析后,精准得出节电量为 55076Kwh,更关键的是,在一次凌晨突然降温时,值班人员通过远程及时关闭新风阀门,避免了价值20万元的表冷器冻结风险。如今车间电子看板实时显示各区域温湿度数据,连14年的老设备也接入了智慧运维系统。杨坤将这套"土法改造"经验推广到电柜散热系统,用温控器+保险丝+传感器的组合,仅花费30元就大大降低了排风扇起火隐患。
创新不是专家专属,而是伊利人追求卓越、锐意进取的常态,当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原点,降本增效就不再是报表上的数字,而是流水线上生长出的智慧。作为直接操作设备的人员,杨坤及其团队将持续探索传统设备智能化改造的新路径。
供稿:天津工厂 王洋